引言
为了财富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总的来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实现。本文基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福利水平和政府财政性公共服务供给视角,重点研究社会财富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配置效应的理论与机制。
一、主要结论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通过马克思财富异化理论、马克思财富贫困和财富分配理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积累是为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并致力于落实公平与效率的分配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增强人民福祉,以跨越财富异化。
第二,中国区域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差距存在较大约束。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为严重,再分配结构与社会财富积累存在显着背离,收入分配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态势,耦合程度在近年来才有所好转。
第三,通过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福利水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逻辑,认为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双向因果关系,且社会福利水平和政府财政性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在地区之间存在正向和逆向的双向调节效果。
第四,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计量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福利水平、政府财政性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传导机制。
并通过构建城乡异质性、基尼系数分区段异质性的拓展计量模型,具体探索三者之间在不同境遇下的运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在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模型和农村收入的基尼系数模型中,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显着弱化了政府服务性供给行为力度,并且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的增量。
而城镇收入的基尼系数模型,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反而会高政府服务性供给行为力度。其次,在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模型和城镇收入基尼系数模型中,社会福利水平的增量以及政府服务性供给受到正向结构性冲击,反而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而在农村收入基尼系数模型中,政府公共性服务供给支出占比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增量的高,却能够显着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最后,不同收入分配差距的区段内,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福利水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运动规律存在显着的异质性,各地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嵌入政策工具,最大发挥政策效果,缩小地区收入分配差距,高人民福利水平。
评论列表 (0条)